第二篇如何培养所谓的“产品感”?
2016-12-09 15:09:58 编辑:bianji1 访问:
三、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
在产品经理的路上,会看到无数的干货,有无数的方法教你怎么看产品、怎么分析产品、怎么分析运营事件等等。但是,你必须先挑选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并不断验证和修正思考的维度。
常见的问题有:
A产品和B产品相比,哪个更好?
某产品突然爆发了,是什么原因?
某某产品会火吗?你怎么看这类产品?
我有一个idea....
我一直说,产品经理属于创意行业,创意行业是很难用标准化的东西来衡量的,更多的是形成自己的观察和方法。
同样的道理,在服装设计师领域,A款式和B款式谁更优?对于设计师来说,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考方式,能比较好地表达出来就好了。本质上只是观点差异,并非标准答案。
比如在判断产品会不会火,能火多久的问题上,也是需要一个思考框架的。开心网偷菜很火的时候,有人问我开心网会不会一直火下去?我说很难,如果是社交平台,是慢工出细活,如果是游戏平台,那就是用户重复消费的频率问题了。最后其实选择的是游戏,那就只能作死了。
而这个判断,来自于我自己的思考框架:
用户的场景:产品在什么场景下解决什么用的什么问题,解决的好不好?
产品的亮点:有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地方,这个优势是技术优势还是运营优势?
未来的判断:产品优先、技术优先还是运营优先?
内容的产生:自营、依赖于外部资源、依赖用户产生?
产品运转的逻辑:拉新、留存、活跃的转化过程是什么?哪些是关键点?
长短线:这是长线产品还是短线产品?
优先级:用户优先还是收入优先?
产品节奏: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产品节奏、运营节奏是否匹配得上?
每看到一个新产品,你都可以套用一套思考的框架,这样你可以不断发现新东西,然后思考,重复训练后形成习惯。并且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回头看,来判断当时的看法是否正确。如果出问题,哪些地方是可以提升改进的。
四、比较清晰的逻辑和条理性
一个产品经理有多聪明,其实很难判断,除非你拥有钛合金狗眼,能一眼看穿一个人的脑子。
但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逻辑条理一定是比较清晰的。特别是偏重于后端、B端、策略、数据相关的产品岗位,逻辑条理甚至比交互敏感更加重要。
逻辑是思考的方式,而条理性则是比较好的思考逻辑后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说和做的过程很有条理,那么一般他的逻辑思考能力也相对不错。
比如,在面试的时候,给你一个任务:如何更准确地估算探探的活跃用户数?
如果是应届生,大部分人对这道题目是懵逼的。当然 ,市面上有很多笔试攻略,但现在已有的攻略大都是就答题而答题,换了一种模式还是会懵逼。这其实也是上面提到过的,是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而造成的。
那么,不懵逼的同学,会怎么回答呢?
拆解指标:活跃用户等于什么?哪些数据是已知的,哪些数据是缺失的,缺失的数据可能可以用什么数据来替换?来佐证?
列举渠道:获取缺失的数据渠道分别有哪些,都是怎么计算的?验证一下获得的可行性和数据准确程度。
预估:通过一系列的等式来计算,通过这个计算来反推等式的可行性,然后修正它。
这道题并非要标准答案,其实要的就是你的思考逻辑和表达的条理性。
类似的问题其实有很多:
比如,某人开了淘宝店,发现订单量很少,有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
这道题和上面预估活跃用户数好像不同,但实际上逻辑是相同的。首先拆解订单量指标,然后分析每个指标增长的渠道和关键点,最后通过预估来计算突破哪些渠道,收益率是最大的。
那么,下面就来简单说说训练逻辑的方法。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非常好得锻炼列举能力。不断穷举,做的越多,得到越多,如果能加上优先级的思考方式,思维导图这条路就算是通了。
分解模型:就是把所有事情都用数据和结构化来表现。分解计算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拆解方法。这部分最好的训练是不断拆解,然后验证,然后修正。
比如,要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拆解成绩的组成方式,是A+B+C的总分还是平均分?A科目的主观题、客观题的比例是什么?你现在的难点在什么地方?预计突破了这个难点,对总成绩的影响是什么?
综合运用:不断提出假设,然后用上面两步去分析,最后找到关键点,并且小范围地去验证。
表达:习惯于用,首先...然后…接下来...,或者是1.2.3.4这样的表达方式,都是表达有条理的表现。
感觉、第六感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做产品是理性的。所以我不会把一个人好不好归结为“产品感”不好,而是拆解成以上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
好奇心和产品调研是基层产品经理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这两点不符合,我估计就很难找到理想的产品经理的工作。而后面思考的框架和逻辑条理则是看是否有这个意识,这两点后天是完全可以训练的,但训练是枯燥的,所以要看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