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被事实和数字欺骗的?

2019-10-16 16:07:23   编辑:bianji1   访问:

【内容导读】 今天我就来聊一类“真实的谎言“,这类谎言它说的每一个事实都是真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正确的,但它却能成功地欺骗我们。

今天我就来聊一类“真实的谎言“,这类谎言它说的每一个事实都是真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正确的,但它却能成功地欺骗我们。

如今,赤裸裸的谎言媒体和企业都已经不敢再明目张胆地使用,但今天所说的这类“真实谎言”却大量地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先来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1、我的公众号曾经有一篇文章让我的粉丝数增长了两倍,你会不会觉得这篇文章的确不错?

事实上那是我第一篇文章,发文章之前我的粉丝数是60,发文章之后我转到朋友圈粉丝增长到了180,而那篇文章是如此的平庸以至于我后来都把它删掉了!

2、一位员工向老板汇报:“因为贸易战,我们的鞋子的销量下降了两成”,另一位员工向老板汇报:“尽管有贸易战,我们鞋子的销量依然保住了八成”,神马是真相?

3、一位自媒体作者的简介里写道:2006《时代周刊》年度人物、2008感动中国组委会特别大奖,你会不会觉得他已经到了自媒体金字塔的顶端?事实上2006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是“You”,即所有网民;而2018感动中国组委会特别大奖是——“全体中国人”

以上案例就是“真实的谎言”,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真实的谎言”的几种类型:

1、小样本谎言

小样本谎言是指用并不能代表整体的极小样本试图描述整体状况,这是一种基于真实数据说谎的典型方式,常见于多种实际场合:

公司财报: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互联网公司财报公关稿里会说自己某项创新业务上季度收入增长300%,但它不会告诉你具体数,因为这个具体的数字可能是收入从1万增长到4万;

求职简历:我收到很多简历上写“负责XX项目期间,成功让某个功能使用人数翻番”的描述,我通常会继续问“那么这个功能具体的使用人数是多少呢?”,求职者往往会回答:“抱歉,由于和公司签了保密协议,具体数据不方便透露”。

政府宣传:摩纳哥政府日前宣称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5G100%覆盖的国家,你会不会这个国家真的走在通讯科技的最前沿?而事实上,摩纳哥坐落在法国的中间,面积只有1.98平方公里 。

2、选择性展示谎言

选择性展示是最为常见的用事实欺骗人的方法,甚至没有之一,因为它实在是太常见了,英文中有一个词叫“Half-truth”,即给你看的部分是真的,但它只是事实的一部分。

书商的一个常见操作是——把《纽约时报》书评中好的部分挑出来,即便整个书评对这本书持否定态度:

比如书评写的是“这是一本在情节上引人入胜的小说,但它恶俗的价值观和对女性的蔑视只能让其成为三流作品……”,书商只会在封面上印上“这是一本在情节上引人入胜的小说”——《纽约时报》,所以大家要警惕来自外媒的书评,尤其是那些只有一句话的书评。

3、描述倾向谎言

语言天然有着神奇的魔力,当我们的叙述方式发生微妙变化的时候,意思也就完全不同了,而这一点经常被很多语言大师所运用。

“三陪女白天去大学上课”,“女大学生晚上去当三陪女”,这其实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但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则含义完全不一致了。

4、偷换概念谎言

偷换概念谎言其实源于我们对于书面表达的迷信,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体系长期用于严肃场合因而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可信度,于是它就常被用来编织真实的谎言。

有人这样描述自己的互联网运营工作:

“他开始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私域流量池,并转化成社群,在着重提升社群活跃度的同时,用心做好社群运营。” 

而实际上是——

“他用微信加好友,加了很多好友之后把他们拉进一个微信群,平时没事就在群里发些段子和沙雕图,偶尔发发广告”

5、平均数谎言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名言——“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据”,平均数也是统计数据中极具迷惑性的常用术语。

平均数谎言常见于各类不专业的媒体,比如腾讯2019年Q1发财报,显示员工人数5.46万,而腾讯的薪酬支出为116亿,由此媒体计算并制造出“腾讯员工平均月薪7万”的新闻,不仅大众炸锅,很多腾讯员工也直呼自己被平均了。